特务一词普通人往往觉得很神秘,很恐怖,实际上这是一个普通名词,泛指从事特别任务的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其实非常普遍,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正确了解其中的基础知识,合理的面对,避免出现因为无知而导致自己遭遇无谓的损害。
词源
在汉字文化圈中,“特务”此一词汇始于日本特务机关。日本陆军最早出现的“特务机关长”是1906年8月至1910年11月的长春特务机关长守田利远(陆士旧8),其曾主持编撰三卷本《满州地志》。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1918年日本决定出兵干涉俄国革命,占领了远东地区、外贝加尔,最远驻兵至鄂木斯克。日本占领军面临“如何解决第一线部队遇到的纯作战以外的各种复杂问题”,主要是防止基层官兵被赤化。根据鄂木斯克机构长高柳保太郎陆军少将的建议,军部于1919年2月决定将军事间谍机关正式命名为“特务机关”,原则上归西伯利亚派遣军司令官统辖,在军参谋长指挥下开展业务,其任务规定为“统帅范围以外的军事外交和收集情报”。1919年秋,日军经过整顿确定以下特务机关,即海参崴、尼科尔斯克、伯力、布拉戈维申斯克、赤塔、伊尔库次克、鄂木斯克、哈尔滨。1922年10月撤军,日本特务机关仅剩在北满的哈尔滨、满洲里和黑河。1932年8月至1936年3月关东军设特务部,参谋长小矶国昭、西尾寿造先后兼部长。
“特务”这一概念在中国大陆始于1927年5月周恩来成为中共中央军事部长后,在军事部下面成立的“特务工作处”(也有称“特务工作科”)。自中华民国抗日战争开始,特务在中共的用法逐渐贬义,通常指与中共的敌对方(尤其是国民政府)的情报人员。而在台湾则为中性词汇。
特务一词对应的英文词语为“Agent”,正式场合一般称为“特工”,民间用语则以“特务”一词为主。
特性
大众对“特务”的普遍印象来自于各种商业影片中,现实世界中,电影中的那种“特务”根本不存在,电影中的形象只是为了观赏性而刻意塑造出的艺术形象而已。
真实的“特务”从外表看只是一个普通人,因为特务人员的首要工作是执行特别任务,常常需要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任务,所以他们的表面身份就是一个普通人,与周围大众并无什么特别之处,这样才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完成各种特别任务。
特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情报和散布假情报,次要任务是搞破坏和暗杀目标。
因为人性的复杂性,往往很难直接获取到最真实的情报,所以才需要特务人员去深入收集情报,只有掌握了最真实的情报,才能做出更有效的应对之策;相反,如果获取到错误的情报,则会导致做出错误的决断,从而导致最终失败。
就像打扑克一样,如果你清楚的知道对方手里的牌,但对方却不知道你的牌,那么你的赢率会变得非常大。
日常生活中的“特务”模型
家庭中父亲、母亲、小孩,例如小孩亲近母亲,害怕父亲,那么小孩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告诉母亲,在父亲面前却守口如瓶,但事实却是小孩悄悄告诉母亲的心里话,父亲也全都知道,这时母亲实际上就是一种“特务”的角色。民间俗话称为“红脸”、“白脸”。
一对恋人,其中男方总感觉女方对自己有所隐瞒,于是他悄悄收买了女方最要好的闺蜜,没过多久,女方的一切秘密都被男方掌握了,这个闺蜜实际上就是一种“特务”的角色。
政府特务
顾名思义,就是为政府工作的特务人员(也称为间谍),通常民众口中的“特务”一般就是指的这种人,这类人员总体上分为三大类。
官方特务
这类人从小接受有关部门的培养,并给予非常丰厚的待遇,忠诚度极高,类似于封建王朝时期,权贵们自家养的亲兵、家丁一样,几乎是深度捆绑的利益共同体。
这种级别的特务人员常见于各种官员的秘书、贴身警卫、专属司机等各种关键岗位,为统治阶级有效掌控庞大的国家机器提供了保障,这类特务能获得国家力量的支持,所以能做到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事情。
这种级别的特务几乎不会用来对付普通民众,他们主要是用来监控高价值的人物,或者派遣到其他国家执行高价值的任务。
不要误以为这类人真的“无所不能”,他们也有严密的各种内部规章制度约束,还会有多个特务人员互相监督,就像历朝历代会同时成立多个特务部门一样,让特务们互相制衡,互相监督。
专门用于对付普通民众的特务一般归属于“公安系统”,有时也受“中央指挥”去执行一些特别任务,级别不够高的特务,有时也会沦为领导的替罪羊。
官方特务系统内部又分三个大类:密干、商干、挂靠。
密干:属于在编人员,每天要例行办公(政府机构),但其真实身份属于绝密,不会从事公开的活动,通常是使用假身份示人。
商干:属于在编人员,每天像商人一样从事各类商业活动,秘密进行情报工作,商干人员常常集中在大型企业、豪华酒店、学术机构、研究机构等,有些商干实际上就是公司老板、股东等身份。
挂靠:与特务系统有利益往来的编外人员,角色相当于“线人”。
临时特务
这类人其实就是普通民众或普通公务员,只是被掌权者或官方特务,通过威逼或利诱等手段控制,按照其指示进行特别的工作,如果不幸暴露,则会被轻易抛弃,甚至在必要时,还会把这类人作为“替罪羊”推出去平息事端。
这类特务数量最多,且职业风险也最高,很容易遭遇被“卸磨杀驴”的下场。
杀手特务
这类人通常都是经过专业的武装训练和暗杀训练,主要用于搞破坏、杀人灭口、制造混乱等,这类特务的数量最少,毕竟动用武力是最后一招。
这类特务通常用于处决中共内部的“异类”,是中共维持统治的“里子”。
政府特务典型应用案例
例如有一群民众,因为被人欺骗而拿不到工资,然后聚集起来上街和平抗议,领导指示要把这些人全都抓起来,但是民众数量太多,大庭广众之下,毫无理由的抓捕很难实施,这时可以派出几个特务混入民众队伍,跟着一起喊口号,当时机合适时,就带头煽动打砸抢,甚至主动攻击警察等,这样外界看起来这就是一群“暴民”,然后政府就可以正大光明的下令进行大抓捕,不明真相的围观民众只会认为政府是为了保护民众而抓捕了一群暴民,会表扬支持政府,并痛骂那群“暴民”。
例如领导指示要深挖反对者,这时会故意让特务人员带头成立反对组织,并四处散布相关言论,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加入,然后等着这些反对者自投罗网,民间常把这种方式称为“钓鱼执法”。
特务的钓鱼手段非常全面,不限地方不限方式,例如各种民间团体、各种网络社区、各种聊天群、各种国外的社交软件等,还会使用各类高端技术手段来追踪目标。
有时出于政治目的,甚至会故意长期保留一些“反对派”力量,在必要的时候加以利用,用来挑起民众互斗、故意制造事端混淆视听、攻击政治对手、背黑锅等。
例如领导指示要搞垮一家民企,但是通过正常手段却找不到任何重大污点,就没办法进行摧毁,这时可以派出特务(或收买)渗透进去,然后故意里应外合的制造违法证据,这样就能名正言顺的摧毁这家企业。
特务也有水平高低之分,常用渗透敌对组织的程度来形容特务的水平。
菜鸟特务:进入没多久就被人揪出来了。
优秀特务:潜伏其中,从未被人发现,一直都能发挥关键作用,把敌对组织耍得团团转。
精英特务:不仅从未被人发现,还在多年后当上了组织老大,彻底掌控了敌对组织。
正确的应对
必须面对的现实就是,“特务”遍地都是,只是“特务”所服务的对象各不相同而已,这是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特征,无法消除,因为人性的自私、贪婪、欲望、恐惧等是催生“特务”的土壤,人们都在趋利避害的本能驱使下,或主动,或被动的成为了各种各样的“特务”,小到保洁保安(包括学生、小孩),大到明星网红(包括富豪、专家),都有可能是某种“特务”。
绝对的忠诚并不存在,唯一有效的方式是把人们变成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不管你是被人胁迫当特务,还是为了荣华富贵主动当特务,有一句话需要牢记:“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你最信任的人,往往就是伤害你最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