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解析,中国与美国的总体概览对比。

尽管中国与美国从经济、政治、文化都完全不是同一个种类,不适合进行相互对比,但在中文舆论环境中,却常常喜欢进行中美对比,并把中国的现状称为“中国特色”,自诩为要优于美国的现状。

本文针对中文舆论环境中常见的“中美对比”问题,根据真实社会情况进行较为客观的阐述,以便为喜欢探究真相的人提供一种参考。

特别说明

一个国家是由庞大的人口所组成的复杂综合体,社会现状往往都是极其复杂的,并不能简单的归类定义,外界认知和判断一个国家的整体情况,往往都是以主体人群的状况来评判的,本文也只对比中美两国的主要现状,不阐述少数个例或少数人群的差异。

本文仅进行粗略的中美总体概览对比,具体细节对比信息,感兴趣的网民请自行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核实。

中国人:本文指代那些居住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不含香港、澳门、台湾),文化水平相近且占据总人口中绝大多数的人群。
美国人:本文指代那些居住在美国境内的(不含新移民、印第安人),美国建国后在当地出生长大的绝大多数人群。

近代史对比

中国:现在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推翻了原“中华民国”政府后成立的,“中华民国”则是在推翻了“大清帝国”后成立的,目前“中华民国”仅剩台湾领土。

美国:现在的美国建国至今已两百多年,原本的美洲大陆是“无人区”,只有少量的印第安原始部落生存,由英国登陆后逐步将欧洲人投放到美洲大陆建设殖民地,后来殖民地的民众与英国的矛盾愈演愈烈,导致东海岸的13个英属美洲殖民地联合起来反抗英国的统治,随后的战争中英国战败,于是英国宣布承认殖民地脱离管辖而独立,这13个殖民地随后组成了“邦联议会”,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完稿,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

语言对比

中国:官方文字为“简体中文”,语言为“普通话”,实际上除了打工者汇聚的大型城市,其他中小型城市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语言体系”(方言),不同地区的“方言”差距很大,有些甚至处于互相完全听不懂的程度。

尽管中国的学校要求统一使用“普通话”教学,但实际上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学生和老师在上课时使用普通话沟通,一旦下课后就很自然的切换到当地的方言进行沟通,当地人居多的中小城市中,往往也都是以当地方言为主,只有在五湖四海的人汇聚的大型城市中,人们才会统一使用“普通话”进行沟通。

这种复杂的方言体系有深远的历史原因,几千年的朝代更迭,无数小国被吞并,但当地的民众仍然使用自己的语言,于是延续至今。

美国:因美国的人口是由欧洲人殖民而来,语言体系从始至终就是统一为英文,不同地区仅口音略有区别,互相都是能听懂的,现在的美国因为是一个大型移民国家,世界各地而来的移民汇聚在一起,在不同的移民聚居区内,可能会出现以移民们的母语为主进行日常沟通的情况。

饮食对比

中国:最大的特点为“合餐制”,餐具以“筷子”为主,食物主要是“炒菜”居多,具体表现为,食物统一装盘后上桌,人们围坐在一起,使用筷子在同一个盘子中取食,因为这种方式会导致众人的口水混杂至食物中,所以常常会导致某些传染病在中国人中广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给他人“夹菜”的习俗,以表示对别人的尊重或照顾。

中国的饮食文化有深远的历史原因,从历史记录来看,曾经也是“分餐制”,后来经过数次朝代更迭,逐渐发生了变化,最后的几个朝代定型为“合餐制”,因为中国人后来广泛流行“餐桌文化”,指的是人们喜欢在用餐时进行社交活动,因此也助推了“合餐制”的流行。

而“夹菜”的习俗则来源于底层穷困家庭,因为食物匮乏,这是为了将有限的食物进行某种“自愿分配”的举动,通常是要求晚辈必须要给长辈“夹菜”,长辈有时也会给晚辈“夹菜”,以表示对晚辈的关爱照顾。

美国:因为是由欧洲人移民而来,饮食文化也是基本与欧洲人相同,最大的特点是“分餐制”,餐具以“刀、叉、勺”为主,食物主要是“快餐”居多,具体表现为,每个人使用独立的餐具装好食物,各吃各的,不允许把自己的餐具伸到别人碗中。

美国的食物通常是以面包、三明治、牛奶、肉排、蔬菜沙拉、披萨、水果、点心等类型为主,烹饪方式相对较为简单,通常家庭用餐都是类似于“快餐”为主,而餐厅的菜品则更为丰富一些。

房贷对比

中国:买房在中国人心中是一件必须要完成的事,中国人必须缴纳社保住房公积金才有资格办理低息房贷,否则就只能办理高息的抵押贷款,房贷期限通常以20年、30年为主。

中国人往往自以为还不上房贷大不了就“弃房断供”,房子不要了就完事,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中国的房贷为“有追索权房贷”,即购房者实际上无法“弃房断供”,如果“断供”,则会被银行起诉,然后房屋会被法院收回低价拍卖,然后仍然会让原购房者支付房屋差价、违约金、罚息、滞纳金、诉讼费、律师费等费用,还会把原购房者加入征信黑名单。

房贷的这种“追索权”实际上中国人并不了解,因为中国的舆论并不会大力宣传讲解,而房产相关销售人员也是避而不谈,导致中国人长期被蒙蔽,只有当“弃房断供”后才会知道中国房贷的真相。

中国的这种房贷制度,被外界戏称为现代版的卖身契,把贷款买房的中国人绑架一辈子。

美国:在美国贷款买房对于申请人身份几乎是没有限制的,拥有美国绿卡也可以申请,如果你没有绿卡,但是拥有足够的收入和首付款也可以贷款,对于申请条件,要满足1、要有社会安全号码,并具有一定信用分数,2、你的信用积分和你的房屋保险税和贷款利率挂钩,3、房贷是收入的三分之一,如果你有其他的债务,加起来不要超过总收入的45%,这样银行才会贷款给你。

美国房贷为“无追索权房贷”,即如果购房者“弃房断供”,则房屋会被银行收走完事,从此两清,银行不会再向原购房者追讨任何费用。

常识科普:“美国绿卡”指的是美国政府给外国人发放的一种永久居留证,持有绿卡的外国人可以合法的在美国境内永久居留,并可以在美国工作和安家,绿卡持有者不是美国公民,仍具有原来的国籍,但他们享有美国公民绝大多数的权利(一个显著差别是无选举、被选举权),并在满足在美居住时间条件后可以尝试申请成为美国公民。

土地对比

中国:中国土地制度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现在的农村土地,实际上从法律上来讲农民只拥有“使用权”,所有权仍旧属于“集体”,但由于中国的舆论往往不会大力宣传讲解,导致现在的中国人自以为农村的土地属于农民个人所有。

中国人无法拥有任何个人土地,按中国的法律规定,所有的土地实际上都归“国家”所有,一旦有需要,“国家”可以征收任何土地。

最直观的表现是所有中国人的身份证,都明确标注为“居民身份证”,暗指中国人只拥有居住权,而无法拥有土地的支配权。

美国:美国的土地制度较为复杂,并不是全国统一,发展至今,大约有59%的国土属于私人所有,政府拥有大约39%国土,印第安人拥有2%国土。

美国提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土地产权属于永久产权,个人拥有的土地在政策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可以自由买卖、出租和抵押。土地所有权分为地下权(包括地下资源开采权)、地面权和地上空间权(包括建筑物大小、形状等),政府无权任意征用与拆迁。

即个人拥有土地的支配权,如果在土地下发现矿产等也均归个人所有。

户籍对比

中国:中国从表面来看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实际上中国执行着严格的“户籍制度”,不同的城市对于户籍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对待方式,以中国较为发达的大型城市为例,拥有当地户籍的民众可以正常享有当地的“社保”、“医保”等,小孩也能正常读书,工作就业等,而外地户口的中国人在当地无法享受各种社会福利,小孩也无法正常读书,工作就业等也会遭遇各种限制,例如某些岗位要求必须拥有当地户口才能聘用。

而在中国想要取得大城市的当地户口往往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通常是要求必须在当地买房,买房又要求必须在当地交满指定年限的社保等,有些时候还会限制户口名额,还需要取得工作单位的推荐等严苛条件。

美国:虽然美国的各个州拥有较大的自治权,但却没有户口限制,人们可以自由迁徙,和当地人一样享有当地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福利,和当地人一样受到当地法律的管辖。

美国没有户籍制度,但有“驾照制度”和“交税表制度”,当人们迁徙到新的州(相当于中国的省级)居住地后,需要在当地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取得当地州政府发行的驾照,申请新驾照时,只要申请者持有其他州的有效驾照,就可以免去各种考核(但需要检测视力),直接取得新驾照,然后更新个人“交税表”上的“居住地址”信息,这样就算完成了全部的“迁徙手续”。

家庭对比

中国:中国家庭强调“家长制”,家庭的长辈通常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家长”往往能控制整个家庭的财富分配,决定家庭的大小事务,甚至能主导家庭成员的事业发展、人生规划等。

美国:美国家庭强调“独立性”,父母通常只在儿女未成年时尽到监护和养育责任,通常喜欢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当儿女成年后,基本就会搬出去自己住,成立新的家庭,父母与自己的孩子关系较为平等,类似于一种亲密朋友的关系,通常不会干涉其个人事务。

文化对比

中国:中国强调“统一”文化,通常要求人们要统一思想,如果发现有人观念与“社会主流观念”不同,就会被视为“异类”,遭到排挤与打压,表现到实际生活中,就是各种歧视、欺压、侮辱、甚至暴力打击。

中国的“社会主流观念”实际上指的是社会舆论的宣传力量,而社会的舆论宣传力量则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而政府则是掌握在中国共产党手中。

大多数中国人的文化水平概括来讲就是“恨人有,笑人无,嫌人穷,怨人富。”

大多数中国人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对的,别人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

美国:美国强调“多元”文化,因其是一个移民国家,各个国家的移民融合在美国,所以更加强调包容性,要求互相尊重各自的文化习惯。

这种“多元化”为整个美国社会带来了丰富的发展空间,但也带来了潜在的混乱与冲突,为政府管理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宗教对比

中国:中国表面上并没有大范围的宗教活动,尽管存在佛教、道教、清真教(伊斯兰教)等多个宗教派别,但实际上均被中国政府成立的“国家宗教事务局”所控制, 无法自由传教或开展宗教活动,处于一种“名存实亡”的状态,变成了某种类似于“旅游景点”一样的小众存在。

中国目前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最大的宗教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尽管官方并未公开承认自己是宗教组织,但实际上“中国共产党”的运作模式完全就是宗教模式,其运作的核心理念是“永远忠于党的领导”,而不是要求其成员忠于公共法律或忠于人民意愿,其教义(党章)还把“党”进行了神格化,于是“党”的“领导”就变成了“神圣不可侵犯”,要求其成员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党”的指挥,还要求其成员为了维护“党”的利益,要有牺牲一切的觉悟,甚至自己的人性和生命。

那些信仰坚定的基层党员,其精神状态和影视剧中的狂热宗教徒一样,完全的盲目服从上级的指挥,几乎不会进行任何的理性思考,哪怕事实摆在眼前,也会主动无视,自发的维护、袒护“党”,这些人实际上已经丧失了独立人格,成为了会进行自我洗脑的工具人。

中国的教育系统、文化系统、宣传系统均不断的进行系统化的宣传“中国共产党”,为其源源不断的培养和补充新的成员,整个国家的优质资源、政治生态等完全被“中国共产党”垄断,使得中国变成了一个实质性的“政教合一”的国家。

美国:美国的宗教源于移民而来的欧洲人,目前主要有基督新教、天主教、犹太教、摩门教等,还有很多移民带来的其他宗教。

从历史上看,美国始终以“宗教自由”著称,各个宗教组织均可自由传教和开展活动,且美国采用了“政教分离”的模式,政治与宗教互不干涉,处于平行运作的状态。

美国是一个移民为主的国家,因此其保持着很高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提倡文化多元化,自然也允许宗教多元化,美国人可以自行决定信仰什么宗教,也可以选择什么都不信,成为无信仰者。

生活常识对比

中国:中国人普遍缺乏生活常识,一些现代人必备的社会常识,中国人往往并不了解,或者被灌输了错误的信息,例如“税收”,中国人往往以为税收与自己无关,最多只知道“个人所得税”。

最夸张的是,中国人往往深信是“国家”养活了人民,认为自己应该努力奋斗,报效“国家”,还深信“有国才有家”等荒谬理论。

大多数中国人仿佛封建王朝时期的“愚民”一样,对于基本的社会运转常识一无所知。

美国:美国的教育制度提倡培养独立思维能力,社会舆论也较为开放,公共法律信息较为普及,美国人的基本社会常识较为普及,至少对于社会运作、政府职责、个人权利等具备基本的认知与了解。

舆论对比

中国:中国的舆论环境通常是由政府所控制,普通民众几乎没有自由发言权,而且还有极其严格的言论管控制度,对于说假话的职业骗子,并不会被惩处,反而是会惩罚那些揭露社会真相、启发民智、针砭时弊等“不良言论”。

整个中国的主流舆论环境只剩下了“正能量”的宣传通稿,几乎没有真实可靠的新闻信息,导致普通民众无法获知真实的社会情况,也就无法提前准备应对风险,这种境况被称为“温水煮青蛙”的模式。

美国:因为美国提倡“三权分立”,社会舆论被视为“监督权”,通常政府无法干预社会舆论,民众拥有言论自由,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主流知名媒体平台仍在有权有势的人手中,普通民众无法随意使用主流媒体大范围的传播自己的观点)。

表面来看这种舆论环境信息繁杂,似乎“非常混乱”,但正因为有足够丰富的信息源,才能降低虚假信息的危害程度。

法律对比

中国:中国的法律通常是由政府的决策者们“自行制定”,公共法律通常普及度不高,中国人往往只有在遭遇纠纷时才会去查阅相关法律,而中国的公共法律通常也并不会严格执行,日常执法中主要是以当地官员的指示为主,各个政府执法部门则是以内部的规章制度为主,公共法律基本沦为了“参考资料”。

表面来看,中国是一个法律法规齐全的国家,但实际上中国的公共法律只是做给外人看的“障眼法”,大多数公共法律并未实际执行,中国社会的运转通常是以“约定俗成”的各种“潜规则”为主,社会大众主要靠“公序良俗”来约束。

美国:美国的法律总体上分为“联邦法律”和“州法”,“联邦法律”是以美国宪法为依据制定的基本国法,适用于全国,“州法”则是各个州政府制定的适用于当地州范围内的地方法律。

美国的法律通常是由国会公开商讨后制定,民众的力量也会影响到法律的制定,社会大众通常习惯于按照明文规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社会活动,基本不存在“潜规则”的社会习惯,违法犯罪者通常都是隐秘行事,一旦被抓到违法证据,也是按照明文规定的法律法规进行惩处。

政治对比

中国:中国的政治表面上宣称所有人都能参与,但实际上属于“黑箱政治”制度,通常是使用各种“潜规则”来决定政治生涯的发展,如果是不愿“同流合污”的人,其政治生涯基本只能爬升至“主任”级别(一种略高于基层公务员的官职)就宣告结束。

中国的政治活动通常也是在台面下进行,普通大众根本无法获知与政治有关的信息,无法监督、无法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所谓的选票只存在于纸面法律上,官员的升迁只与上级官员的推荐提拔有关,普通中国人对政治没有任何影响力。

中国目前的政治环境本质上是披着现代外衣的“封建世袭王朝”,与几千年历史的“皇帝王朝”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形式上变成了党内世袭而已。

美国:美国的政治属于公共活动,政治人物需要像明星一样到处露脸,进行演讲,拉拢民众的支持,最后由民众投票决定官员的升迁,尽管政治家们很会演戏,但这种公开选举制度仍能让民众对政治人物起到某种程度的约束,政治人物们互相竞争也能起到某种互相牵制的作用,降低政治活动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这种政治模式从整体来看就像“菜市场”一样嘈杂,人人都在争论不休,仿佛永远没有“结果”。

市场对比

中国:中国现代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表面上人人都能参与经济活动,自行成立公司开展经济活动等,但实际上整个国家的优质资源全在“国企”手中(即被政府掌控),普通民众能参与的经济活动,大多都是以零售业、服务业、运输业、体力劳动等为主,而且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监管“不可预测”,主要是以各种“潜规则”为主。

中国的经商环境恶劣,送礼、贿赂官员、“走关系”等都是一种常态,是人尽皆知的“公开的秘密”。

美国:美国提倡“公平竞争”,几乎所有行业都是民营企业在运作,通常政府只负责监管企业是否遵纪守法,核发营业执照等公共服务事项,一旦企业经营不善,需要企业主自行承担,政府通常不会提供“兜底”支持。

美国的经商环境通常都是按照明文规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对官员行贿、“走关系”等行为被视为严重犯罪,会被处罚并投入监狱,市场整体违法行为相对较少,总体较为公平合理。

美国市场虽然总体上都是按照明文规定的法律法规进行公平竞争,但实际上普通人想要创业仍然是“九死一生”,因为现有的各类大型企业会“联合围剿”新加入的普通创业者们,“阶级固化”的现象也很严重,只是相对来说社会福利较为齐全,普通人能维持基本的体面生活,但很难满足“人往高处走”的高级欲望。

消费对比

中国:中国人的消费观主要就是两个字“便宜”,因为人们普遍有存钱的习惯,社会舆论也把存钱称为一种“传统美德”,所以人们为了尽可能的多存钱,往往消费时都是尽量选择便宜的商品,而且还喜欢砍价。

这种消费观的形成有深远的历史原因,因为中国历朝历代都是任由民众“自生自灭”,统治者们并不会给民众提供完善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所以导致民众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应对风险,于是养成了少消费,多存钱的习惯,以便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这种消费习惯对现代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当代中国的统治者们则通过抬高房价、医疗费、学费、各种税收等来把民众的存款“挤出来”,以此来推动经济运转。

美国:美国人的消费观主要就是“及时行乐”,因为社会福利和保障较为完善,人们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于是养成了高消费的习惯,基本上手里有钱很快就会花出去,大多数美国人并没有多少存款。

这种消费习惯对现代经济的发展极为有利,使得美国的经济活力非常好,简单来说就是“花钱快,赚钱也快”,有充足的资金流推动各行各业发展进化。